刘松故事 分类

《中国青年报》-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

时间 : 2021-05-30 17:41:53

中国青年报 1996年4月21日 星期刊头版头条


文/常联久


《中国青年报》-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(图1)


14岁的刘松面目清秀而富有灵气,然而谁能想到他在八年前因患急性脊髓病变而导致高位截瘫。从此刘松不仅不能站立、走动。而且上肢和双手也严重萎缩。

就是这样一个重疾少年,却在全国和北京举办的少年作文、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。

 

刘松由于6岁时残疾,不具备在普通学校学习的能 力,一直未能入学,直到1994年4月18日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,由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小学破格接收入学。, 由于当时刘松已过12岁,学校直接让他上三年级。入学后,刘松的语文、数学只相当于一年级水平。要想赶上学习进度,作为一个残疾少年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小 小的刘松没有被困难所吓倒,他决心以拼搏作为奋进的阶梯,抢回失去的时间。


刘松的左手不能动,右手由于手指僵硬不能灵活伸 缩,只能夹着笔写字,写一会儿字,手就累得发麻酸痛。同学一小时能完成的作业,他往往需要两三个钟头。为此,他经常写作业到深夜,困了就让妈妈用毛巾擦擦 脸,继续完成作业。月夜是静谧的,灯光是柔和的,每个夜晚刘松都面对着书本,用颤抖的手夹着笔把自己的追求和期望揉在字里行间。


1995年春节过后,刘松做了一次大手术。手术后 他躺在病床上,固定的双腿没有一点活动的余地,他的身体有时僵硬地失去了知觉,有时恢复知觉后便是刺骨钻心的疼痛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刘松仍没有放弃学 习。他上午让妈妈给他朗读课文,下午他在病床上艰难地用手夹着笔写作业。有时他学习时由于疼痛,冷汗冒个不停,仍不停笔。妈妈劝他:"身体第一,学习出院 后再说吧。"刘松摇摇头:"学习我一天也不能停,我要为以后自食其力的生活打基础。"


刘松上学一年多来跟上了五年级的学习进度,学习成绩优良,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,由于奋勤和天赋,他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,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了画展。


每天中午刘松都在学校吃饭,饭后,刘松就坐着轮椅擦教室里的课桌、课椅,擦教室里够得着的玻璃。擦课桌虽然很累,但对刘松来说还是力所能及,而擦玻璃时需要抬胳膊,每抬一次都很困难,胳膊酸疼得满头大汗。


刘松多次找到班主任要求把出板报的任务承担下来,放学后他让妈妈把他抱到课桌上,刘松紧靠在妈妈身上,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画呀,画呀,渐渐天黑了下来,刘松此时已经忘记了时间和饥饿,累了就歇一会儿,继续再画,画好板报已是晚上八点钟了。


1995年8月,当刘松听到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即 将在北京召开的消息,心情无比激动,他忘不了妈妈为他日夜操劳,忘不了老师慈母般的关怀,母爱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,经过五天五夜的构思创作,一幅表达 五大洲妇女欢聚在北京的油画画好了。当爸爸妈妈用轮椅推着刘松冒着雨将画送到世妇会筹委会时,有关人员深受感动,特向刘松颁发了证书。


1996年的元旦、春节刘松是在病房中度过的,他一天也没有放弃学习,一天也没有虚度,更为可贵的是,当他得知学校师生在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,他拿出省吃俭用的50元钱捐给灾区的同龄人,以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
刘松还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,前边的路还很长。他床头贴着《真心英雄》的一段歌词:"把握生命里每一分钟,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。"歌词表达了刘松的生命信念


网站导航